德艺博客关注设计,提升认知、升级思维和记录生活的博客。

如何从抽象的概念里提炼LOGO创意?

  的确在Logo设计的过程中,很多客户方会在提出需求时,会用一些特别模糊的词汇去形容自己的需求。最常见的就是咱们说的最多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如果你初出江湖,你可能一头雾水不知从什么地方开始入手,今天继续由知乎作者Eno-Bea为我们分享如何从抽象的概念里提炼LOGO创意,希望能对有所帮助。

 

 

一. 抽象概念背后,是明确但不正确的需求。

 

 

  我要买一件毛衣,因为叫兽常穿高领,可我忽略了我头大脖子粗的事实,我一意孤行的要导购把货架上那件灰色毛衣给我包了起来。翌日的聚会上,我穿着这件新衣登场,没有一个妹子同我说话,我撕烂了那件毛衣,我在心里怒骂那位导购欣赏水准的丧失。错到底在谁?我还是导购?这是大三那年,同寝室的兄弟对我说的一个案例。在这里,我写出的答案,并不是从尾端或中间去直接解决问题,而是告诉你,如何在项目初期就了解客户的需求。

 

 

二. 常听到的抽象概念有哪些?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 这个logo要大气;

2. 这个logo要时尚;

3. 这个logo要反映我们公司的地位;

4. 这个logo要好看;

5. 你看看人家这个logo,我觉得挺好看的嘛,你就照着这个整一个出来吧;

……

 

 

三. 如何理解这些模糊的需求?

 

 

  哈哈!

 

 

  我为何要哈哈?你一定回答不上来,因为你不认识我,你不了解我,你不懂我哈哈的来龙去脉。其实!其实我就想犯傻了,就像这么哈哈一下而已!

 

 

  恩,是的。当你对客户一无所知时,哪怕他的需求明确,形容词使用精准,你依然会出现理解偏差。

 

 

  客户背景很重要,通常来说,就我个人接触的层面,越是位高权重的客户,表达出的内容越是模糊不清,具体的原因就不多做说明了,等你接触多了,你会有体会的。通常遇到这类客户时,我必须打开自己的翻译模式!哦!抱歉,不是翻译英文,而是翻译客户说的话!

 

 

  开始打个岔,既然前面说到了翻译模式,那么,此时的我,就好比一台快译通或者什么类似的数码设备吧!我要翻译客户的语言,那我必须先有足够的单词库呀!你说是不是?这恐怕又把你带入另一个话题中,我们就此打住,我只是要你明白,日常积累的重要性。灵感、幽默、各种技能,不是自带在我们基因中的,这是日月积累的结果,有货,你才可能信手拈来!

 

 

  恩,回过头来吧!说说翻译模式的事情!

 

 

情景演练1:

 

 

客户身份,57岁某国企老总。企业业务范围属于冶金类。客户办公室里悬挂一副自己写的书法——友蓉奶大!

 

 

“我看人家这个logo很大气嘛!我们公司的logo也要这样大气的!”

 

 

 

 

 

 

undefined翻译模式开启:结合该客户年龄与职业身份背景,可以断定,该客户之所以认为这个logo大气,因为其中出现到了中国书法等元素。并且使用了较为简洁的图形搭配,不繁琐!遂投其所好!

 

 

情景演练2:

 

 

客户身份,某六线城市二代,今年19岁,想玩票弄个酒吧在他们当地。给我展示如下这个logo,并一口咬定,这logo时尚!

 

 

 

 

 

翻译模式开启:结合该客户基本信息,可以解读为,此客户将色彩明快,色环对应的配色方式定义成时尚,遂投其所好!

 

 

  抽象概念!这个词太抽象概念了!是你自己很抽象?还是客户很抽象?这些条件你都不弄明白呀?

 

 

  先学着翻译,在学会取舍!那些拍不了板,定不下稿的家伙,我管你概念抽象不抽象,就当你在旁边放了个屁!

2016年5月8日 | 发布:zoudecao

发表留言:

相关推荐:

  • 设计周刊第49期:客户说我做的设计太小气,怎么破?
  • 设计周刊第47期:优秀设计师学习全攻略
  • 设计周刊第46期:LOGO设计的9大表现手法
  • 设计周刊第45期:LOGO设计创作的灵感来源
  • 设计周刊第44期:设计师年终总结怎么写
  • 背景生成器:如何制作一张高清背景图片?
  • 设计周刊第35期:如何通过“上下构图”进行海报设计
  • 设计周刊第34期:排版的四个原则
  • 设计周刊第33期:高级设计师的通用能力雷达图
  • 设计周刊第32期:美容海报设计改稿
  • 设计周刊第30期:重新认识设计师
  • 设计周刊第28期:简单却很美观的标题排版方法
  • 设计周刊第27期:平面设计中的标题文字的排版技巧
  • 设计周刊第26期:秒懂的标题文字排版技巧
  • 设计周刊第25期:平面设计中的九个文字排版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