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博客关注设计,提升认知、升级思维和记录生活的博客。

培训中制造“五感”让培训策划更精进

8月,新员工特训营的一些思考

8月份,举办了两场培训,一场全员的读书分享活动、一场新员工三天两夜的特训营;虽然占用到了两个周末,过得挺充实!正如我微博看到的一句话:周末用来充电,这个世界上,学习成长投资大脑,是所有聪明的人最看重的事情之一,比大部分事情都更重要。用好每个周末,或许坚持能带来大改变。下午从培训基地返回,趁热打铁,写写感想!

以往类似这种新员工培训,还是助教老师讲的多,这期培训我讲的还是相对多一些。因为想通过亲自操刀做标准课程,前不久看看他们给新员工看的课件,还是两年前我开发的课件,好多内容都没有更新了,真不知道应该是高兴哩,还是悲哀。

这个星期主要精力放在业务人员的招聘上,陆陆续续见了有十几个人,真正有意向的人员锁定了5个人,于是决定搞一场近两三个月入职人员的培训。老实讲还是有点仓促,因为不知道到底能到多少人;在职人员还相对好安排一些,招聘的人员不确定性太强。周二的时候培训时间就敲定在了周五到周日;一听说上山培训,有人高兴有人愁,愁的还占多少。为啥?培训出发前召开部门经理开了个会,了解了一圈,收集了一些想法:
1、临近八月底,销售部门冲业绩、建议推后;(不过新人到底能冲多少业绩还真难说)
2、上一趟培训基地成本比在公司举行的成本高,涉及到部门协调、人员调度、车辆调度等;(这条理由勉勉强强算个理由,因为不想麻烦嘛)
3、上周末就是培训,这周末又培训,影响员工周末休息了;新人入职公司才一个月还没休息过,担心强度太大,把人吓跑了。(我真还没听说因为培训多把员工吓跑的,关于这条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是:主管自以为的想法其实并非基层员工本人的想法,真正让员工去做选择的时候,员工的那份参与感,让主管反而是大出意料之外。有时候反而是主管的稍微自我限制了)
4、最近连续两三天都是下大雨,山上下雨天诸多不便,户外活动也不好操作。貌似还说了个什么风球危险。(哎呀,这个理由搞出来,我还真做不了老天爷的主)
5、周四的时候工程人员到培训学校去看了,因为差不多半年没人去了,之前老旧的食堂屋顶漏顶了,比较危险。(最坏的情况就是吃饭要换地方了)
6、部门人员紧张、人手有限,不好安排;
7、培训能不能三天改成两天。
等等建议吧!
潜台词就是告诉我这个组织者,这个事情能不能缓一缓、能不能不去培训基地。

培训基地位于海拔600米的一座山上,环境是稍微差了一点,要不要上山培训?我其实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和老大决策同频,而不是和基层管理人员同频。决定干了就坚持去干,有问题就解决问题。

说白了培训基地只要水和电是通畅的、不要出现类似台风的坏天气,学习生活就可以正常运转。其他因素都是可以调整的!

再回顾培训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上去?

其实最近明显感觉新员工的培训力度降低了很多,前几年基本上阶段性的新员工培训已经形成系统,看什么视频、谁讲课、做什么拓展项目、团建活动,都是一套套的。鉴于新员工到公司很少是一批批,大多数情况是1-2个人陆陆续续入职,行政人力的工作也多,也不太可能让负责人为这1-2个人专门举行个培训,于是想了个非常简便的方式,让他们自己看视频、看PPT、然后考试。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搞定了所谓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缺乏互动,当然效果也就少了很多!

这次公司一改革部门的业务招聘来了几个新人,借此机会把入职公司的20余人一起拉到山上进行了封闭式的培训。让新人对公司的文化能够快速的融入,本来是一件好事。而且录用有意向的人也不能等太久,说干就干!

8月27日还狂风暴雨,8月28日早上8点,阳光明媚,老天爷是特别照顾和给面子,更传奇的是8月30日下山后居然下了一场大雨。太有意思了!

出发去学校的路上,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今天老天爷特别给面子,所有的困难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就坚持去做,遇到问题解决它、遇到困难干掉它,老天也会被你的诚意所打动。

三天两夜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用心投入进去会发现时间也过的挺快的!

这期参训的学员类别也挺丰富,有创业的老板、有入职一两个月的在职人员、也有刚入职的实习生,还有未入职的新人。把这么一批人伺候好、调动起大家的学习热情还真是需要动点脑筋。

关于这次培训前后心得,想到了几个点,培训中的认同感、仪式感、参与感、荣誉感、满足感。

认同感,是关于企业员工对培训的认同,学习成长,好比吃肉长身体,吃的东西是到自己的肚子里,吸收的营养是自己的,学的东西也是到自己的脑袋里面的。自动自发的学习,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对培训的认同感,是要让大家乐于参与,学有所获。而目前一些企业的状况是,培训学习需要意愿与被迫相结合的模式,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学习。

仪式感,我组织的培训,喜欢在开班前专门做一个PPT举行个开班仪式或者是开班典礼,开局要好!让大家的状态从工作状态到学习状态,讲培训背景、培训目的、培训纪律以及做一些培训互动、宣誓、团建分组等项目,不要让学员只是一个简单的听众,要让他身体先动起来、然后嘴巴动起来、从而脑袋瓜也懂起来。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两个人,一个敦促自己的进步的人、一个懒惰的恶魔。导师的作用就是引导的方式让勤奋的自己PK掉懒惰的恶魔。

参与感,培训的过程中,让学员参与进来,才会有收获。视频学习小组讨论、上台分享;户外拓展肢体接触、感受分享,都是为了让大家参与进来。我一直分享的一个观念:投入多少、收获多少。多引入一些互动型的小游戏,最好是那些不用道具或者道具非常简单的互动游戏,可以让课程生动起来。我开发的课程《聊沟通》通过互动、折纸、讲笑话、引用工作中的工作场景,让大家有很好的参与感,很容易记住你需要表达的重点。还有一个关于参与感的技巧是,多问:是还是不是?行还是不行?能还是不能?好还是不好?引导作出肯定的回答。引用一些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说一半,让学员说另外一半。这些都是引导参与感的一些实战经验。

荣誉感,军人有军人的荣誉,老师有老师的荣誉,学生有学生的荣誉。培训过程中,把荣誉感引入进来,激发个人或团队的斗志;比如加分机制,得分越高荣誉感越强,分数公布要及时、量化;成绩是荣誉感最好的量化指标,前提是提前把游戏规则说清楚。培训结业典礼的时候,发证、评奖、颁奖都能很好的让荣誉感得到升华。其实这种荣誉感,就是为他主动学习埋下了一颗种子。

满足感,每个人的心理需求是不一样的,这期培训让我突然想到了这个关键词_满足感。比如这个学院最想通过这次培训收获什么,是收获快乐、还是收获友谊、还是收获表现的欲望、还是收获其他什么?发现它、挖掘它。创造平台、营造机会,尽可能的满足他这种欲望。

啰啰嗦嗦写了这些,制造“五感”能让培训的效果更好。以后每期培训都写一写收获,会让培训策划更加精进。感谢有缘者看到我的这篇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2020年8月30日 | 发布:zoudecao

发表留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