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步行走第9集:上海人真有这么不受欢迎吗?
键步行走上海站。
对上海的印象,貌似还停留在《上海滩》的画面,其次就是联想到鲁迅、朱自清、钱钟书、张爱玲、周立波、姚明、刘翔、世博会......
于是在网上找大家对上海人的评价,奇怪了,基本上是差评!咱没怎么接触过上海人,道听途说一下网友们的评价。难道上海人真有这么不受欢迎吗?
以下文字不代表笔者观点,看看就罢了......
------------------------------------
看看网友是怎么评价上海人的
上海人,“阿拉们”,虽贵为经济中心的大城市市民,素质却极低,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为全国倒数第一。鄙人在沪数年,接触过无数天南地北之人,至今好像还未听说过一次上海人好的,相反全是骂声一片。比如,上海老头好色就超乎你的想象。现将他们的丑行一一列举如下:
一、自命不凡。
本人也算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阅人无数,却从未见过哪个地方的人如此不知天高地厚。正所谓“一瓶醋不荡,半瓶醋直晃。”其实上海人无任何可供骄傲的资本,除了他娘给他捎来一个上海户口外。女人一个个皮粗肉糙,漂亮的比大熊猫还少,堪称“霉女”。却整天翘着那高傲的头颅,狗眼永远看着人低,永远不知道谦虚为何物。人言有本事而不谦虚的叫人讨厌,那么既没本事又不谦虚的上海人则该叫人看不起叫人唾弃了。难怪前一阵报纸曾报道过上海老板不用上海人。其实这是事实,如今上海很多公司都已纷纷打出“上海人免谈”的招牌。另外,上海籍高官寥寥无几。
二:坑蒙拐骗成性。
“小瘪三”是他们最形象的写照。说话一口软语,含糊不清像个娘们,好象嘴里含着萝卜。说话一般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声音奇大,仿佛吵架。且话贼多,仿佛他们生下来就是为了说话。一天到晚只会吹牛瞎侃,政治局委员似的聊着国家大事,醒来却是黄梁一梦。
三:好吃懒做。
做生意他们根本没戏,因是大爷做派,所以服务态度极其恶劣。时常不拿正眼瞧人,且不能见利就走,所以大多靠吃房租或拿低保。小生意看不上,大钱又挣不到,所以在任一批发市场或门面难见上海老板为一罕见奇观。而上海人只会一天到晚报怨外地人抢走了他们的饭碗,挣走了他们白花花的银子,甚至已到了仇视的地步,真是变态!
四:无组织无规律。
上车从不排队,带头打冲锋的人准是上海人。过马路哪管它红灯绿灯,一个字“冲”。上海的堵车跟这有很大关系。如今十字路口各把守一个“协管员”倒是增加了就业,同时也佐证上海人的素质之差。(再者无人售票车在其他城市十年前都已经普及,而在上海一直无法实施。)
五:崇洋媚外。
见到老外,双目放光,满脸堆笑,仿佛碰见了亲娘。遇到衣着朴素的外地人立刻横眉冷对,皮笑肉不笑:“哼,乡下人,好好的不在家呆,来我们上海干嘛?”言外之意,上海只是他的,与你外地人何干。殊不知若无外地人,凭他们那点习性,上海能发展成这等规模;若无外地人,他吃什么。君不见一到春节,上海人的衣食住行即刻亮起红灯。
六:脾气见长:
他们看谁都不顺眼,甚至包括他自己。满街随处可见打架闹事,我一表哥来沪只一月就在其所住宾馆附近见到七起打架斗殴。打架又不象东北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不疼不痒。公交车上,菜市场里……上海人可以随时为鸡毛蒜皮而上演“口水秀”。社会风气何其差也!
七:嘴脏而臭。
满街诋毁谩骂、出口伤人。就连十几岁的妙龄少女,也是“***”“你娘的”,更别说那些老妇女、老娘们儿了。(上海人意淫试的诋毁谩骂全国罕见,世所罕见。)
八:冷若冰霜。
可能是被人骗怕了吧,大街上很少能见到几个面带微笑的上海人,大都冷若冰霜,警惕性极高。外地人来到上海,时间长了受其影响,大都被同化。本人算是一例。
九:公共意识淡薄。
自动售货机被砸、公园座椅被撬、绿地被踏、哄抢节日鲜花……屡屡见诸报端。尤其是自动售货机,天津戈德公司损失惨重,目前已有最初数万台逐渐淡出上海市场。
这些情况上海人大都诬赖外地人。可你去北京、大连、广州、深圳看看,外地人不比上海的外地人少,可此种情形极其少见。原因何在?难道去那些城市的外地人素质就高?真是叫人笑掉腮牙。
十:智商极低:
上海的公交站牌,全国第一乱。同一个站,会有三四个站名;路隔三四站,却叫同一个站名街上的路修了挖,挖了修,反反复复,哪管你老百姓的死活,上海官员的智商可见一般,老百姓自不必说。
恶心的上海人呀,反省反省吧!你们的文化层次虽高,可含金量又多少?同样的分数,外地的大专生可以读上海人的清华。曾经有一归国华侨在上海旅游,只呆了一日就赶紧离开了,她说“在上海一天受的气比在国外十年受的还要多”。人都说上海人刻薄排外,其实上海人有过之而不及。大部分上海人心理真的有点问题,前一阵上海人生吃妓女肉即是明证。上海人,根本不知礼貌为何物。上海人呀,不要总把错误扣在外地人的脑壳上;不要一天到晚总是吹嘘自己的豪爽、热情。豪爽不豪爽、热情不热情,不应自己说了算,应该多问一问外地人!!!
重要陈述:
1、上述文字有过激之处,不代表笔者观点。
2、上述罪状,只针对大部分上海人,少数层次高的除外。因为判断一方人之好坏,需看普通大众,而非后者!
3、如果您相信此文所述,请不要去上海;如果您不相信,不妨一试!
--------------------------
再听听一位上海邻居对上海人的评价:
由于本人身份证所在的城市离上海很近,无论是过去20年还是现如今,自始至终对上海,上海人的印象基本未变,不是本人的偏见使然,而是有一些根本的东西蕴含在这个城市中,挥之不去。
上海,现属于移民城市,上海人,也分为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
走在大街上,不再是像若干年前,无论走到哪里,吴侬语不绝于耳,说话的人总是透着一份骄傲与自豪。似乎上海人不需要身份证,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就成。现如今,普通话倒也随处可闻,许是新上海人中,打工者和各地外地人居多的缘故。对老上海人的印象是,如果能讲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似乎人也像穿了高跟鞋一样,趾高气扬。而对出口既是普通话的人,在上海人的眼角处都透着不屑,那种轻蔑是藏在骨子里的,话语,神态,随处可见。
从人们的着装上看,通俗,时尚,另类,正装的各色人等充斥着整个城市,服装的色彩搭配上略有讲究,但与外地也没什么大的区别。偶尔也会见有些老人穿着睡衣走在大街上。
上海是一个工作生活节奏感很快的城市。走在上海的街上,经常看到手拉拉杆箱,行色匆匆的行人,上下班时的车水马龙,常常是拥堵难行。这和香港,澳门很相像,流动人口较多,年轻人较多的城市,充满着活力。
上海人勤俭,很多人会自己缝纫衣服,到商场里看好衣服的式样,回到家里就可以自己做出来。以至于我来到上海,想修改一下裤脚,搜索了住所附近方圆百米,找不到一家裁缝店。精打细算过日子,是上海人的优良品质哦。
上海人比较遵守交通秩序,在过马路时,少有人会乱闯红灯,马路交叉口处的红绿灯设置也比较人性化,留有足够的时间让行人通过,而不是像在某些城市中,留给行人的时间较短,逼的你不得不闯一下红灯,否则就会有外国人几次三番过不去马路的尴尬。
上海浦东地带的环卫工人,比较勤勉,马路上,小区内都很干净,清爽的居住环境让人心情愉悦。
去年与老公一起,赶在学生高考期间参观世博园,不想遇到上海市安排本市市民拿着赠卷参观,而多数是老年上海人。最最让人不解的是,很多老人把精明,小算盘发挥到了极致,押队,出言蛮横,钻进钻出护栏,为了走捷径盖章。也许这都是小事,但在国际化大都市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年人,基本素养没有么?
来到上海,为了给老公买药品,跑了周围好几家药店,不是遇到声色俱厉的女士店员,就是遇到待答不理的老年男士。我懵懂,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用户是上帝的准则对商店无效?对送钱给店家的用户,怎么总让我有一种我欠他们钱的感觉?一共为了配4种西药,结果跑了3家药店还未配齐。如此药店,如此医院,让人不寒而栗,还是祈求身体安康的好。
上海,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人的素养更有待提高,若能真正化黄浦江水入人心脉,有容乃大,那么当国人再提及上海人时,必趋向于淡定、友善、大气、美丽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