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设计,提升认知、升级思维和记录生活的博客。

战疫看点: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多少?

 

春节是中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过年回家团圆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并且由此带动交通,旅游,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增长,为新的一年经济增长迈出第一步。

但是肺炎来势汹汹,其严重程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从零星新闻报道发展到武汉封城,各地封村。由于疫情的原因,市场的供给端,因为人员限流,避险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力,资本等关键生产要素明显收缩。在需求端,交通,旅游,消费等方面明显萎缩,这些因素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以2003年非典为参照,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两个方面综合分析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与2003年非典相比,有利的因素

疫情披露相对及时,疫情发现和管控较早

对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发生的时间和本次疫情差不多,但是相关部门在整个春节期间没有及时发布预警,也没有进行管控,致使感染者自由在人群中流动,等到4月份全面爆发时,被感染人数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尤其是大量医务人员被感染,使得本来就恶劣的局面更是雪上加霜(后果是卫生部部长和北京市长被撤职,当然这是题外话)

而此次疫情,得益于2003非典的处理经验和新闻媒体的发达,使得疫情迅速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高度警惕和防范。政府讯速做出反应,上至中央多次连续召开紧急会议,下至执行层面迅速开展防控和隔离工作。这使得疫情在较早时期被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此次疫情带来的损失。

政府的应急能力明显增强

在武汉肺炎早期,卫生部就组织专家组进驻武汉。科研机构在25天内完成病毒的基因测序,从国际经验来看,这是非常了不起的速度。同时,政府的决断能力和信心显著增强,敢于做出“封城”的重大决定。政府,军队,企业,人民各界人士充分被调动和组织,迅速形成了对抗疫情的力量。在非典之后,国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多个省市自治区迅速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国家经济能力和工业能力也较2003年有较大的提升,“火神山”和“雷神山”迅速建成就是这种能力的深刻体现。

疫区不同

当时SARS重灾区是在北京和广东,而此次疫情发生在武汉,虽然说武汉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但是相对于经济超级大省和全国政治中心,武汉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影响都略小于前两者。

世界卫生组织(WHO)尚未将中国列入疫区(只是暂时未被列为疫区)

一旦一个国家被列为疫区,那么其他国家将会暂时切断与这个国家的几乎所有联系。这一举动本意是防止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但是副作用则会导致疫区国家的旅游,消费,劳动力,境外投资受到重创。

2003年非典大规模爆发后,WHO迅速将中国列为疫区,这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而此次疫情爆发后,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使得国家在国际上有斡旋的余地。另一方面得益于透明和及时的信息披露和严格的管控手段,这些举动在国际上大抵得到了认可。因此,即便国内疫情已经比较严重,但是WHO暂时还未将中国列为疫区,这为中国赢得了一点喘息的机会。

中国在未来是否会被列入疫区,目前还有比较大的变数。如果疫情持续发展和蔓延,那么中国仍然有可能被认定为疫区。截止本文发稿为止,WHO已经将本次中国疫情的危险评级升至最高级,并将在北京时间1月31号凌晨公布新一轮的讨论结果,这决定着中国是不是依然能保持"非疫区"身份。

新型冠状病毒致死率略低于SARS

有证据显示,虽然此次病毒的传播能力似乎较SARS病毒强,但是致死率相对SARS低一点。

与2003年非典相比,不利的因素

两次疫情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并不相同

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最大的引擎是基建,投资,出口等。而在当今,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在消费。历史经验显示疫情对于第三产业的冲击尤其强烈,会使得消费迅速下跌至冰点。换句话说,上一次非典对经济虽然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并没有彻底击中经济的软肋。而这次一定对经济的影响是是实实在在的打在命门上。

如果最终两次疫情的严重程度相似的话,这一次的疫情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将会相比于上一次来的更加剧烈。

此次疫情发生在春节前,导致节后停工停产

当年SARS发生在春节之后,停工停产不明显。而此次发生在春节之前,如果疫情持续进行,可能导致大量务工人员滞后返工,对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领域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出口行业也受到较大的拖累。

国情不同

2003年中国整加入WTO,红利刚处于释放期,经济处于高增长阶段,SARS虽然拖累了第二季度增长,但是第三第四季度很快就恢复了高增长,央行在年尾甚至采取了较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当时中国面临的问题是经济过热。而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型阶段,’L’形经济增长迟迟没有探底,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经济失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国经济本身就比较脆弱,韧性不如2003年。因此在疫情结束后,经济修复的难度也远大于2003年。

未来经济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总体上讲中国此次与疫情的交锋,相对2003年非典来说,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比较凶险的一面。对于未来经济的走向进行准确定量估计是很困难的,这还要看疫情接下来的走向和疫情结束后国家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和力度来修复经济。

以SARS为例,在2003年SARS发生的第一时间,就有大批的人唱衰中国经济。但是实际上,仅仅是第二季度的经济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从2003年一整年来看,经济增速并没有受到明显的损害和冲击。

所谓的“危机”当然是既有“危”又有“机”。2003年的非典诞生了阿里巴巴,京东这样的明星企业,而这些企业的崛起彻底的改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法,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疫情会对社会的消费习惯产生重大影响,继而改变商业形态和社会资源的配置,颠覆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些碰撞中,可能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火花和惊喜。

对于股市的影响

虽然两次疫情各有各的不同,但是可以预计对于股市的影响是相似的。酒店,餐饮,旅途,商贸等行业会随着疫情发展的上涨而下跌,随着疫情的缓和或结束而逐渐恢复。医疗行业则刚好相反,疫情凶猛时上涨,疫情温和后下降。

不建议个人利用这种波动在股市中投机,因为股市拐点何时到来,个人是很难把握的。不过可以相信的是,疫情结束后政府一定会使用各种手段刺激经济,央行一定会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降准降息是肯定的,这对于个人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易于把握的机会。

来源:今日头条

 

 

编后记

采编:ZOUDECAO(微信/QQ:82075451) E_mail: zdco@qq.com

感谢作者辛苦原创!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可以点击一键转发,分享给我们身边喜欢的朋友。因为分享,所以快乐。

本文来自 德艺志 转载请注明;

本文地址:http://www.zoudecao.net/post/1939.html。

Tags: 热点

发布: zoudecao 分类: 今日荐文 浏览: 297
留言列表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