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作文题:举手投足之间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外面下着雨,一个人在网上看新闻。这个离自己已经5年的瞬间在记忆力已经越来越模糊,还记得当年自己的语文成绩还不错,特别喜欢写作文;所以今年的作文题目我也关注了一下,在百度上找了一下。发现了2008年高考作文题(湖北卷)的题目:举手投足之间。要求: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举手投足之间,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不知道全国卷是不是也是这个题目。
大学到现在,经常也会学点杂七杂八的文字,就像堆文字积木一样;一方面调节心情、另外一方面强迫自己的大脑处于思考状态。相信一点:人应该是在总结中不断获得提高的,所以有时候文字是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
个人分析,这个作文题目的灵活性很强。从国家整体的大事件上思考作文的思路:
一.估计大部分考生会把思维方式定格在全国地震这件大事情上面了,毕竟地震发生的过程前后,有太多的瞬间可以去雕刻。比如我们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在视察灾区的举手投足之间带来的感动;比如地震中被解放军救出的一个小男孩躺在木板上举起稚嫩的右手给解放军敬礼的瞬间等等;
二.从奥运的焦点思考,伦敦残疾人火炬手金晶在面对藏独分子抢火炬的时候,抱住火炬正义凛然的那个时候,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中华儿女的精神所在;在看5月份以来,奥运圣火在全国各地传递的过程中,挥洒着中国国旗、呐喊着“中国加油”、纷纷用手机、DV拍摄的画面等等,这些举手投足之间都可以去折射很多东西......
这个作文题,同时让我想起了一本书的书名,叫《细节决定成败》;很考察一个学生的细节观察力和分析力。举手投足之间生活中时时可见,就看我们如何把它扩大化,就像放电影一样,去雕刻和渲染一个瞬间。
父母的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感悟到亲情;
老师的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可以去感受师风;
明星的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体味其魅力的实在;
领袖的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可以去感受一种大将风范;
军人的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去思考什么是奉献精神;
帝王的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领略一个王朝的兴衰;
将帅的举手投足之间,让我们感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
PS:
伴随着这几年教育体制的改革,也不清楚现在的高考制度改成个什么情况了。印象中,我们那时候的高中生活完全就是这么应付考试,考试、考试、直把你考的焦头烂额。语文是不少人感到头痛的学科,尤其是写作文,3个小时挤不出了屁来,我就纳闷了;为什么有些人在业余的时候吹牛神侃一大堆的话,到了考场又三杆子打不出东西来哩。又或者是批阅文章的老师太苛刻导致分数过低,还是怎么回事哩?!我以前一个秘诀就是,作文每逢大考,一定把开头和结尾写好。为什么?说白了,其实批阅作文的老师有几个会真正把你的作文一字不漏的看完的呀,你想想一大堆的文章要批分,一篇一篇仔细看,那还得了呀。就是他们有这个耐心,时间也不允许呀!只好跳读或者看看开头和结尾了事。正是在这点上下功夫,60分的作文总分,从来不低于50分!呵呵
在写作方面,给我影响比较大的算是80后的少年作家——韩寒!记得高中看过他的《三重门》《零下一度》,让我叫绝的是他的那篇《杯中窥人》,写的很随性,很自然。如果写文章心境达到那个水平,就不会再为作文头痛了。想什么写什么,围绕一个中心——侃。上下五千年、引经据典;中外人物言谈都搬进来;国家大事联系上;不说别的,让批阅的老师都震撼你的知识面,不得高分才怪。记得有个老师指导写作文这么说过:你如果想写一句话,就借名人之口说,这叫名人效应;你如果知道很经典的一句话,但是不记得谁说的,你都可以把“奥斯特洛夫斯基”写成“罗里罗夫斯基”,呵呵,也保不准他是俄国的那个人物哩...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同时每个人也都是创造故事的人,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呵呵,天下文章一大抄,关键是你抄袭的手段是否高明了。
好,就闲侃到这里,吃饭去了...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书中仙)
编后记
采编:ZOUDECAO(微信/QQ:82075451) E_mail: zdco@qq.com
感谢作者辛苦原创!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可以点击一键转发,分享给我们身边喜欢的朋友。因为分享,所以快乐。
本文来自 德艺志 转载请注明;
本文地址:http://www.zoudecao.net/post/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