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设计,提升认知、升级思维和记录生活的博客。

《操录》第061期.心宽天地宽

人在世间生活,人际关系很重要。如果人我的关系不调和,人际的交往不顺畅,就会生出许多苦恼忧烦。尤其家人之间,每天生活在一起,如果不懂得调和彼此的关系,就会苦不堪言。
——星云大师

 

中国人讲“亲兄弟,明算账”,人,总有计较的心理。为了计较“你多我少,我多你少”,不但朋友可能反目成仇,即使至亲骨肉,也都可能对簿公堂,造成不少人间纷扰。

话说有一户人家,父亲逝世时留下了十七头牛,遗嘱上写明分配的方式是:大儿子得二分之一,二儿子得三分之一,小儿子得九分之一。十七头牛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九分之一,都不是整数,因此三个儿子非常苦恼,甚至天天吵架,问题还是不能解决。邻居有一位长者,看着三兄弟每天吵闹不休,就主动把自己仅有的一头牛送给他们。

十七头牛加上长者的一头,共十八头牛。大儿子应分得的是二分之一,得九头牛;二儿子应分得三分之一,是六头牛;小儿子应得的九分之一,是两头牛。三兄弟所分得的九头、六头、两头,加起来正好是父亲给他们的十七头牛,于是三兄弟又把长者所送的牛还给了他。长者丝毫没有损失,却替三兄弟解决了问题。

人因为害怕吃亏,所以喜欢计较,但是多少不在于物质的数量,而在于本身的心量和道德,尤其一个人能通情达理、明白是非,这才重要。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则趣谈。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有一天到街上办事,看到一家布店门口有两个人在吵架,卖布的要向买布的收取二十四块钱,但买布的说:“一尺布三块钱,八尺布应该是二十三块钱,为什么要我付二十四元?”

颜回一听,走到买布的人跟前,说:“这位仁兄你错了,三八是二十四,你应该付给人家二十四元才对。”买布的人很不服气,指着颜回说:“你有什么资格说话,三八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只有孔夫子有资格评断,咱们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很好,孔子是我的老师,如果他说是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人说:“如果我错了,我就把头给你,但如果是你错了呢?”

颜回说:“如果是我错了,我就把头上的冠输给你。”

二人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对颜回说:“颜回,你输啦,三八就是二十三!你把冠取下来给他吧!”

颜回从来没有反对过老师,现在听孔子这么一说,他认为老师糊涂了,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因此第二天就借口家中有事,想要请假回家。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并不说破,只说“事情办完后就早点回来”,并且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不明究竟勿动刀。”颜回应声“记住了”,即刻动身回家。


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乌云密布,雷声大作,于是颜回躲进路边一棵树干中空的古树里,猛然记起孔子的话,赶快从空树干中走出来。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响雷就把古树劈个粉碎。颜回惊险逃过一劫,连夜赶回家里。他不想惊动熟睡的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门栓。进了屋里,发现床上睡了两个人,正遇“奸情”,一时怒从心起,正要举剑砍人,又想起孔子的话“杀人不明勿动手”,于是点灯一看,床上睡的是妻子和他的妹妹。

颜回大惊,不等天明就迫不及待地赶了回去,向老师忏悔,同时感谢老师的话救了自己、妻子及妹妹三个人的命。不过这时候颜回还是忍不住问道:“老师,三八到底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呢?”

孔子反问:“那么你说,到底是生命重要?还是帽冠重要呢?”

“当然是生命重要了。”

孔子说:“这就对了,如果我说三八是二十三,你输的只不过是一顶冠;如果我说三八是二十四,他输的可是一条人命呢!”

佛教讲“一就是多”“一即一切”,因为“法无定法”,因此三八可以是“二十四”,也可以是“二十三”,甚至是“无计数”,但其实三八还是“三八”,这就是圣人的智慧。圣人的智慧是圆融而不执着、不呆板的,所以做人要有圆融的智慧,尤其要“明理”。现在的人喜欢说理,但是明理的人很少。说理的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自己的理,维护自己的理,一旦别人不服气、不接受,就会产生纷争。

话说有张家李家两户,张家经常吵闹不休,李家却和睦互敬。有一天,张先生问李先生:“为什么你们家时时充满欢乐,我们家却天天像个战场一样?”

李先生回答:“因为你们家都是好人,我们家都是坏人。”

张先生不解其意,问道:“此话怎么讲?”李先生说:“譬如,在我们家,如果有人将茶杯打破了,马上就有人认错:‘是我不好,我把杯子放得太靠近桌缘了,害你打破茶杯,有没有伤到手啊?’打破的人也会连忙说:‘没事,没事,是我不小心,对不起,让你吓着了。’但是,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你们家,打翻的人会说:‘是谁这么没大脑,把杯子放得这么靠边,害我打翻了?’另外一个人会立刻反驳:‘是我放的杯子,怎么样?你自己不小心,还要赖到别人身上!’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不肯‘认错’,当然就不得安宁了。”

 

所以,做人如果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处尊重别人,随时承认自己的错处,尤其要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则人际关系就会很和平。因为伦理是人际关系融洽的重要一环,一个家庭里,即使亲如父母、兄弟、姊妹、伯叔、夫妻、妯娌等眷属,也要靠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上慈下爱的伦理关系来维系,才能保障彼此之间的秩序与和谐。

编后记

采编:ZOUDECAO(微信/QQ:82075451) E_mail: zdco@qq.com

感谢作者辛苦原创!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可以点击一键转发,分享给我们身边喜欢的朋友。因为分享,所以快乐。

本文来自 德艺志 转载请注明;

本文地址:http://www.zoudecao.net/post/1306.html。

Tags: 操录

发布: zoudecao 分类: 今日荐文 浏览: 1173
留言列表
zoudecao
zoudecao 做人如果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处尊重别人,随时承认自己的错处,尤其要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则人际关系就会很和平。因为伦理是人际关系融洽的重要一环,一个家庭里,即使亲如父母、兄弟、姊妹、伯叔、夫妻、妯娌等眷属,也要靠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上慈下爱的伦理关系来维系,才能保障彼此之间的秩序与和谐。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