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明朝几个皇帝
1.朱元璋:恢复中华的千古一帝。政治,军事才能极强,经济才能较差,但善待小民。开局一个碗建立大明帝国,把称霸亚洲百年的蒙元帝国打回原型,重新变成一群游牧部落。所创卫所制很好地巩固了土地,开创洪武之治,恢复了人口。整顿贪腐,无比勤政,开创塞王守边。缺点是对一些儿子太过纵容,手段较急躁,(正式)恢复人殉。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的教员。
2.朱允炆:庸碌之君,该强硬不硬(勿伤吾叔),不该强硬倒硬(削藩手段过急),有一定文治才能,纠正了一些洪武朝的错误,不过总体是昏君。
3.朱棣:一个斯大林式人物,以强硬的手段造反夺权,用另一种经营方式把洪武大帝的基业拓张到极盛。修运河,迁都北京,奠定格局。贵州设省,析分麓川为土司,经营缅甸,老挝,泰国北部。收复安南,设奴儿干都司并驻军,经略西藏,管理哈密。郑和下西洋经略南洋(册封旧港,吕宋,驻军满剌加),把影响力扩张到东亚,东南亚,南亚各处,甚至到中亚,西亚,东非。五征蒙古,把鞑靼瓦剌纳入朝贡体系,平定倭寇。使日本和帖木儿帝国称臣。修永乐大典,任用贤臣,明朝第二的帝王。以短暂透支国力的代价,为大明打下了稳定格局。缺点是国力透支,杀戮过重,藩王开始有养猪性质,内迁一些北方卫所。
4.朱高炽:守成之君,命短,战略呈收缩态势。但相对宽仁,推行仁政。
5.朱瞻基:守成之君,仁宣之治继承者,对于小民和文官来说是好人,恢复了一定国力。但在其手中,永乐大帝的格局开始崩溃。停罢郑和下西洋(去了一次虽更远,但战略威慑力减轻),弃安南,东南亚有所收缩,内迁东北驻军船厂,放纵脱欢统一蒙古,为后世埋下隐患。
6.朱祁镇:昏君,明朝最差皇帝之一。听信佞臣,轻敌酿成土木堡之变,叫门天子,冤杀于谦,卸磨杀驴,后又放纵曹吉祥。主要只有两个功绩:1.平定麓川。2.废除人殉。
7.朱祁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动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
8.朱见深:明朝最被低估的皇帝,为于谦平反,犁庭扫穴,打击建州分离势力,取得咸宁海大捷重创鞑靼,但也有一定失利。早期任用贤臣,后期有三大弊政,任用宦官,但总体是明君。
9.朱祐樘:明朝最被高估的皇帝。在位期间废除了成化的弊政和一些苟政,开创弘治中兴。在边防上取得一定胜利,如收哈密,但弘治一朝的军队和边防问题依旧百弊丛生。对藩王土地兼并的管制放松,埋下祸根。对西南民族事务处理不当。推行一夫一妻,但也放纵外戚。虽有弘治中兴,但总体不如其父。
10.朱厚照:争议较大,不算昏君亦非明君。边防上较强,取得不少成就。但放纵刘瑾等宦官,内部大起义,内政较弱。行事荒唐,但个人能力极佳,语言天才,对各宗教有了解。
11.朱厚熜:早期励精图治,后期崇道,任用严嵩等奸臣。南倭(被平定)北虏(酿成庚戌之变)。击败了西方殖民者,二收安南,但丢弃了哈密,蒙古渗透青海,危机显露。对明朝过大于功。
12.朱载坖:开拓与守成并存,在位初期任用贤臣,与俺答达到隆庆和议,开放海禁,财政改革,形成中兴局面,自身能力不是很强,功绩却不小。
13.朱翊钧:开始有张居正变法与万历中兴,亲政后主持万历三大征胜利。在其治理下江南经济繁荣,但各种社会危机显露。左翼蒙古终于投明,但东北经营不善,后金独立。明缅战争虽守住八关内土地并多取胜,但没有很好巩固战果1618年后明朝失去了乌思藏。抗击荷兰初步胜利。此时土地兼并和党争也日益剧烈,为明亡埋了祸根。
14.朱常洛:短命,废矿税,挂了。
15.朱由校:无政治才能,魏忠贤当道,国家混乱,但木工极强
16.朱由检:暴君,急躁,瞎折腾,在天灾人祸,农民军,满清合力之下亡国。期间有不少能臣但回天乏术,收降刘国能和郑芝龙,料罗湾海战是少有亮点。
编后记
采编:ZOUDECAO(微信/QQ:82075451) E_mail: zdco@qq.com
感谢作者辛苦原创!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可以点击一键转发,分享给我们身边喜欢的朋友。因为分享,所以快乐。
本文来自 德艺志 转载请注明;
本文地址:http://www.zoudecao.net/post/2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