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下班后》知名咨询专家倾力打造34种高效思维模式
本书讲了什么
34种高效思维模式,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这是从职场小白晋升为职场精英的关键。
作者什么来头
池本克之,株式会社パジャ·ポス董事长。曾担任Dr.Ci:LaboCo.,Ltd.以及netprice,Ltd.的总经理。
前言
优秀的人压根就没有“八小时以外不考虑工作的事”这种意识。他们的乐趣在于: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刨根问底。正是因为“喜欢刨根问底”,即使在工作以外,也在不经意间自然而然地用工作视角思考问题。休闲与工作被无意之中衔接了起来,犹如莫比乌斯带。于是,在休闲中意外收获了对工作有益的经验。
优秀的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好成绩,在曰常生活中也进行着严格的自我管理。优秀的市场调查员,为了掌握世界流行趋势,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忘搜集信息。优秀的人,更重视八小时以外的时间价值。
第1章 巧用下班后的时间
工资越高压力越大
工作本来就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没有压力的工作根本就不存在。你是否曾经为了满足客户要求而绞尽脑汁,为配合交付期限而浪费掉所有时间,然而,结果就是一切。没有结果,一切努力都只能打水漂。这就是工作。
·世界上不存在自己一个人能搞定的工作。无论什么工作,都难逃要处理人际关系、与他人沟通的命运。大家既非玩伴关系,又不是志趣相投的朋友,自然不可能只和投缘的人打交道。
所谓社会,就是与自己年龄、年代、性别、思维方式、价值观、经验,以及生活环境等不同的人类的集合体,与这些人巧妙地打交道本身就是工作。没有人际关系压力的工作是不存在的。
对于上班族而言,工作不好玩是正常的,有压力也是理所当然的。正因为从一开始就清楚认识这一点,实际面对时才不会感到难熬和痛苦。相反,还可以从枯燥乏味又充满压力的工作中找到工作的乐趣。
正因为工作是严肃的,才能将它作为动力,从而取得重大成果。正因为工作有压力,取得成果时才能收获更大的喜悦。所以工作也是一种乐趣。既然压力的存在理所当然,又无从逃避,不如考虑一下如何巧妙应对。
不要把压力带到下班后
排解工作压力的办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情绪处理型一着眼于引起压力的身心变化;问题解决型——直接着眼于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利用八小时以外的娱乐来转换心情,以排解压力的
做法,属于情绪处理型。但是,一时的排解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思考如何对待压力本身,努力直接面对压力从而解决根本问题的做法,属于问题解决型。
为自己设立目标,诸如没打够目标分数的话,就给夫人买一个包包。玩也要玩得认真,事先规定好“没有达到……的话,就…通过这样做,为自己增加一些压力,可以督促自己在完成过程中设法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不要为了处理情绪,以排解压力为目标而玩,而要为了解决问题,以打造能够与压力抗衡的自己为目标而玩。通过尽情地玩,把工作中的压力和烦恼一扫而光一这样也不错。
以“游戏的感觉”看待工作
认真对待工作才能从中获得的乐趣。娱乐和兴趣活动之所以有趣,是因为被认真对待。认真地对待了,所以才有趣。认真思考提高工作水平的方法,努力摸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只有当对待工作的态度认真起来,工作中的乐趣才会逐渐显露出来。
勿把爱好作为工作,爱上挣钱多的工作
生意最重要的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把兴趣继续作为兴趣享受。不把它作为获得利益的手段,仍然当作兴趣和娱乐去钻研。希望把爱好作为工作的人,想必是出于希望享受工作这样的初衷。但是,原本工作就往往伴随着这样那样的压力,并不是快乐的事情。即使自己不太心仪的工作,只要每天努力为了业绩东奔西走,并最终签下了新合同或建立了新客户,这就是一种乐趣。即使是最初自己并不怎么上心的工作,只要认真对待,最终可以取得项目的成功,这就是工作的乐趣所在。
不轻易放弃的人更容易成功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爱好都无法全身心投入、倾尽全力,更无法指望他能够认真对待枯燥乏味的工作了。正因为是娱乐,所以才不轻易放弃,尽情地去享受、发自内心地认真对待自己所喜欢的事。娱乐方面的能手,往往也是工作中的佼佼者,人生中的大赢家。
高薪职场人员,休息日也早起
相对于工作,爱好绝对更有趣。如果连有趣的娱乐都无法认真对待,对于枯燥乏味的工作,就更不可能认真起来了。确保能够度过一个充实的休息日,并在此基础上安排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实现高度集中精力处理工作。不让休息日白白浪费的最大秘诀就是早起。
第2章 享受工作压力
用娱乐中获得的成就感,不轻言放弃
有人打完前半场球后,就再也提不起精神,今天状态不好,下半场也打得敷衍了事。反正是臝不了了,索性放弃吧。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吗?连面对自己喜欢的有趣的娱乐活动,只要状态不好就立刻灰心丧气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他能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保持顽强的毅力。进展不顺利就立刻放弃;受到一点点挫折就半途而废。.这是一种当你被置于某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这么考虑的思维习惯。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娱乐中,它都会以同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时不时碰个壁乃是家常便饭。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办?是找进展不顺利的原因,还是想出放弃的理由,还是努力寻找对策。你是哪种思维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作为—名职场人士的资质。这种思维方式只不过是一种习惯,并不是什么先天的才能或素质。通过训练,就可以自由灵活地掌握这种思维方式。
一味抱怨领导的人,不可能成功
遭遇失败,有的人全是自责,有的人总是把原因归结于自身以外的人,永远都不可能进步。自己决定的事情由自己解决。使自己焦躁不安的压力的成因,根本不在自身以外,全都在自己心中。因此,需要严格要求自己。
面对问题如工作进展不顺利的时候,把原因归到别人头上的那一瞬间,也许感到很轻松。但是,只是干坐在那里等,情况不会有任何改变。不做改变的话,只会重复之前的结果,也得不到任何发展或成长。其实,所有原因都在于自己。即使上司、客户以及公司规模、经济形势不改变,也可以改变自己。掌握了自我追责的思维方式,有助于自我成长。
聪明人看清自身局限,乐于接受专业指导
重视同行业专家的看法以及成功者的看法的做法,请专家从客观角度帮我们看一下,就能看出自己所察觉不到的微妙差异。仅此,你的工作、公司经营就能打开新局面。
要虚心听取专家的建议,但不是盲目轻信。我们要明白有的问题只有专家才能发现,仅靠自己无法察觉,并且保持倾听专家建议的姿态。
锻炼积极的心理素质
人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或有趣的事时,能够自然而然地集中精力,同时自然而然地放松下来。精力集中的跑拉松时,跑的时候会完全注意不到周围的情况。如果自己没有集中精力,其他跑步者就会进入你的视线,你很容易因此分心,进而打乱自己的节奏。精力集中起来的话,就能把这些杂事杂音自动屏蔽。于是,你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跑,保持自己的节奏,时间的感觉也会敏锐起来。
所谓的放松,并不仅限于舒缓身心,而是一种去除身体、思考与感情上多余的力量,达到身心平和安宁,动机自然而然提高的状态。这是一种自然状态,是最容易发挥自身原本力量的一种状态。人越是努力集中精力,反而越容易紧张,这种时刻,最容易忘记必不可少的放松。
阅读可以提高能力
读小说时,有人以客观的视角阅读,有人把感情植入到书中世界,大致可以分为这两类。看电影也是如此。通过这样的感情植入变成书中的主人公,得以体会形形色色的人所处的立场和环境,以及这些人的心理活动和对事物的感知方法等。化身为不同世界中的人们,生活在自己不可能体验到的世界中,有助于我们实现看问题以及思考问题方式的多样化,还可以开阔视野。
通过读书,人们可以学习思考方法、感知方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运用自己所读的书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事物的感知方法、思考方法、人生的前进方向等都存在于读书的时间,同时也是我们自我成长的时间。
第3章 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会玩的人,时间价值更高
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都要切实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才能取得好的结果。进展不顺利的话,则要思考能够顺利进展的方法。没有时间的话,则要努力挤出时间。对待工作或娱乐认真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行动力。认真对待娱乐,是每个职场人士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效的自我管理。
商务活动的秘密在于“静动一致”
合气道与其他武术的不同点是,它以对方的力量为前提。巧妙地躲开对方的力量,并对其加以利用,用最小的力量把对方封住,然后再施展招数。面对对方发力,并不是盲目地用力应对。不以力量作为唯一手段与对方抗衡,而是在静与动的张弛中对打。
在武道系列的运动中,基本都是弱的一方动作较多,强的一方沉着出招,无一例外。面对困难、陷入窘境时,有的人会变得烦躁不安,盲目釆取行动;有的人则沉着冷静,不轻易采取行动。这恰好是静与动的区分。准备充分、合理安排、摸清动向、瞅准时机后,迅速行动,一决胜负。
工作需要预先准备
准备工作占八分,真正的工作占二分。所谓的工作,只要事前准备、准备工作做好了,就已经完成了八成。没有准备工作,直到走不通了才开始做某项准备的工作,自然会有很多失误,而且大多进展不顺利。所谓的准备工作占八分,也就是说在开始某项工作之前,这项工作的结果就已经基本确定了。稳扎稳打的准备工作,会成为重要的工作动机。
说话停顿的重要性
说话中间要有停顿。把想要强调的部分突显出来的微妙的空白停顿,以及讲到高潮时突然提高声音的音调和强弱变化,都属于停顿。尤其是工作讲习会这种讲话,很容易落入死板、艰涩的窠臼,我们需要重视停顿的作用。
第4章 如何进行身体管理
职业生涯的总收入由你的健康决定
无论工作能力多么强、多么优秀,如果很容易生病、经常需要请假的话,就会连本身的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健康是第一位的,好好管理自己的身体,也就是体格管理,对于一流的职场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可欠缺的条件。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对摄入身体的东西的选择。你,由你所吃的东西组成。身体状况由所吃的东西决定。经常吃奇怪的东西,身体也会变得奇怪。为了自己5年、10年以后的健康,必须认真对待当下的每一餐。
审视当下的自己
肥胖的身体,工作的时候老犯困,容易疲倦,呼吸困难,判断力迟钝。减肥中最重要的就是“发现”以及“开始”。飞机上,无意中对自己的一次观看,成了我认真考虑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的契机。由此发现,自己对“当下的自己”的重新审视,是迈出打造健康身体的第一步。
适当的饥饿可以让你保持良好状态
我们吃到胃里的东西,需要1〜3小时才能被消化掉,睡觉前吃东西,胃就不得不在睡眠时进行消化活动。这就好比是让胃加班。会影响睡眠中的身体和大脑的休息。人类身体中最消耗能量的是消化活动。如果睡眠中的胃里有残留的食物,能量就会被集中输送到消化系统,无法输送到本应该循环到的大脑和肌肉。于是大脑和肌肉得不到充分的能量补给,无法消除疲劳。导致第二天早上身体依然疲倦,头脑昏昏沉沉。
玩的时候就好好地玩,只是一定要考虑到第二天早晨的状态,控制饮食的量,尽量把吃饭时间提前一点。早晨的身体状态,头脑的清醒程度,在很大程度上由前一天晚上的度过方式决定。新的一天并不是从“当天早晨”开始,而是“前一天晚上”就已经开始。比赛当天的状态当然重要,前一天、前一天晚上的度过方式也非常重要。
睡得越好的人,收入越高
人总归不能一刻不停地连轴转。只有确保充分的休息,拥有优质的睡眠,才能保证充实的工作状态。为了在睡眠时间不足的情况下提高休息效果,就要在提高睡眠质量上下功夫。
健身的重要性
不是利用数次长时间进行,如何在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才是肌肉训练的本质。肌肉训练也好,工作也好,如何在重点部位集中施加力量很重要。反过来讲,在边缘部分做无用功、耗费时间的话,也不会得到好结果。只有这样,无论是肌肉训练还是工作,都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
第5章 在旅行中提升自我
旅行是发现新市场的好机会
工作中的出差经常辗转于各地,工作之外的私人旅行,则尽量选择去未知的、从来没去过、第一次去的地方。对于工作之外的旅行,我基本不会屡次去一个相同的地方。原因在于,没有新发现。只是去一下著名的旅游景点,并不叫旅行。只有随便到一个游客不会到的地方走走,才是好的旅行。
难得远离日常工作出去旅行,总会希望邂逅某种新的东西。希望获得无可替代、别处没有的一种体验。这些能够增加一个人的阅历,促进人成长。正因为有与未知的偶遇,有新的发现,旅行才充满乐趣。
享受“本地化”,提升工作技能
无论在国内旅行还是海外旅行,到达目的地后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找菜市场。找当地人们购买日常食材常去的市场。到那里随意走一圈,可以看到当地的人们,日常吃什么东西、买什么东西,以及大致价格,也就不难想象出当地普通生活的样子。
出去旅行,要让自己在当地实现本地化。这需要以接近当地人的视角,去看待当地。这已成为深度享受旅行乐趣的一个诀窍。到只有当地人知道的休息场所去,到当地人才去的餐馆去吃饭。尽量让自己融入当地人,而不是作为游客。旅游目的地的本地化不仅能令人充分享受到旅行的乐趣,还有助于企业家养成重视市场营销中不可或缺的客户视角的习惯。
旅行与工作的共同点在于调查
当你做好令人满意的调查,到达目的地之后,关于那里有什么、如何到达那里、附近有什么等等,你的头脑中已经有了基本信息。这样做有助于杜绝在旅游地的无效活动,提高节奏和速度,更加充分地享受旅行的乐趣。为了尽可能提高时间效率,这样的调查和计划必不可少。
只有做好了万全的调查工作,才能顺利拿出备用方案。如果因突发事故打乱计划,是停在那里无计可施,还是立刻拿出备选方案;是急急忙忙重新开始搜集信息,还是已经做好了备选方案呢。这些对应的方法,因旅行前调查的数量和质量而大不相同。并且,这种调查和备用方案的重要性,可以直接沿用到工作当中。
培养随机应变的应对能力
旅行中的意外事件,能成为对“如何用现有的东西设法应对、以现有战斗力处理”的“随机应变能力”的训练。不认识任何人,也看不懂地图,没有熟悉的店铺,没有商店开门营业。如果是海外旅行的话,还有语言不通、不熟悉地形等。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如何找到最好的选项?到陌生地方的旅行,在某种意义上,就好像是让自己置身于一个随时会发生意外的环境。
上下班路上也可以体验“小小旅行”
旅行的乐趣在于与未知的偶遇,换言之,在于非曰常式体验。其实,这种体验并非只有休个长假到陌生的地方旅行才能获得。普通的日常中,也存在着非曰常。所谓的休息时间,并不仅限于周末的休息时间。非上班时间就是休息时间,工作之外的时间都可以看作休息时间。比如,每天从公司回家路上的时间,都可以看作休息时间。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才是在日常生活中邂逅“非曰
常”的大好机会。
只需换一个地铁站、公交站下车,回家路上平时已熟视无睹的景色就会变得截然不同。而且,这里肯定会有新发现。这也是一种出色的非日常体验。提前一站下车,让自己置身于一个不同的环境,这种回家路上的简短旅行,也是一种训练,目的是敢于打破已习以为常的惯例,从而收获对变化和新发现的敏感性。
一旦习惯了一种模式,人会变得不想冒险,变得消极。于是,就产生了惰性。一旦有了惰性,行动和思维都会僵化起来,不再有变化。察觉不到变化,也不再追求变化,也就意味着不再有成长。因此,我们要敢于试着偶尔打破常规。关键是意识问题。
回到原点的旅行,帮助我们认清当下
偶尔回一次故乡,到生养我们的地方去走一走,是回归自己原点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度假方式。回到原点,回顾自己从当时到现在一路走过的路程,可以看清目前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走在人生之路的哪一段。进一步说,正因为有了当时的那件事、那个人,才有了自己的现在。对值得感谢的命运和缘分的感谢之情,又重新涌动起来。回想一下可以作为自己人生分歧点的地方,再去那里看一看。
第6章 重视自己的外在形象
选择稍微小一号的服装
合适的日常服装的根本在于:选择小一号。很多情况下,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别扭,后来发现,实际上这才是自己的正确尺码。不知道该选哪个尺码时,索性选择比自己的身体尺码(身高、臀围、腰围等)小一号的。这里所讲的小一号,其实是避免选那些穿上去松松垮垮非常舒服的尺码。其中大多数都比实际需要大一号。仅这一点,就有了充分的可能性去改变私服第一印象。
为了提升公司价值而选择着装
认可经营者的理念、思维方式和想法,希望追随这样的人工作,人才会靠拢过来。经营者自己就是公司的“品牌”。提升个人形象,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知道这一点的经营者们,绝不会忽视自己的外在形象。
“包而已,什么样都行”“衣服而已,能穿就行”这种认识,会直接转换为“只要销售额上去了,怎么样都行”。但我并不是说让大家注意打扮,去穿高级品牌,使用奢侈品。从油渍斑斑的纯黑工作服上,也可以看到真诚、真挚对待工作的姿态。檫得干干净净、鞋跟却明显磨损的靴子,也可以传达出的是企业实实在在的努力姿态。只是,你是否有“自己就是自己公司的品牌”这种想法?
认真对待自己的鞋包
看一个人的鞋子,就能看清一个人,鞋子能够展现穿鞋人的性格、品行了、感性和追求。企业家、职场人士,以及优秀的职场精英,无论是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都会穿着经过精心打理的鞋子。反之,脏脏的鞋子上满是灰尘、被雨淋湿后染色的印迹还在、鞋跟因磨损已经不平。如果你脚下是这样的状态,无论穿着多么高级的西服,整体形象也会一落千丈。
与鞋子一样,容易被敷衍了事的还有包。非名牌的普通包也没问题。只是,是否有精心打理。优秀的人与普通人的差别就在这里。在这些细节上做得好的人,工作中自然也能花费这样的心思,才能够把工作做得细致、到位。鞋子和包,可以如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质。
如何对待道具、如何面对道具,决定了这个选手是一流还是二流。与爱好和兴趣一样,工作中使用的重要道具也要持有爱惜之心。就像经常打理休息时间使用的道具一样,工作上使用的道具也要精心打理。无论是八小时以内还是八小时以外,打磨道具其实也是在打磨自己。掌握了这一点,才是“一流的证据”。
保持“半公共”意识
不能因为就在家附近出行,就不修边幅。奇怪的衣服自然是不会穿,如果偶然被看到时,你恰好穿得比较随意,仅此一次,对你的印象就定格了。常常保持这种意识,对商务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即所谓的“一半公共、一半公开”。你要随时随地保护作为“公众人物”的自己。
即使工作之外的休息时间,在有周围目光的地方,也要在意识中保持置身于“一半公共、一半公开”的紧张感。可以说,八小时以外的言行举止,才是决定自己个人形象和评价的依据。可能会有人这样想:又不是艺人,需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吗?真正有能力的人,知道这一点对自己很重要。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衣着也是个人品牌的一部分
服装展示的是最真实的自己。无论在哪里,都能凭借穿着的衣服,被人一眼认出“那个人在一一”,就没有必要刻意去表现自己了。到场即可证明自己的存在。由此产生的心理上的从容,在工作中也有很大的优势。人如其名,衣如其人——用穿着展现个性。
编后记
采编:ZOUDECAO(微信/QQ:82075451) E_mail: zdco@qq.com
感谢作者辛苦原创!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可以点击一键转发,分享给我们身边喜欢的朋友。因为分享,所以快乐。
本文来自 德艺志 转载请注明;
本文地址:http://www.zoudecao.net/post/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