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续集(一个时代的悲剧)
你看过《亮剑》吗?可能不少人都会兴奋的说,看过;但是如果我问,你看过《亮剑续集》吗?呵呵,这时或许不少人会傻眼了,啊?!亮剑还有续集的吗?不知道呀!
和大家一样,在去年看完这部电视剧之后,以为那是一个圆满的结局,该奖励的奖励了,该受衔的也受衔了。但是对于李云龙的亮剑精神还是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前天访问天涯博弈,看到他写的《亮剑之后》很是好奇,从他那知道原来亮剑还有续的。当初下过一本电子版的《亮剑》小说,一直以为和电视上演的应该大同小异,所以没太在意。到昨天晚上为止,才痛痛快快的一口气读完了。。。倒吸了一口冷气!原来结局是那样的凄凉和悲壮。并不像电视上演的那样;应了那么一句话:“一个故事的结束其实就是另外一个故事的开始”。
话说老李在军事学院毕业之后,之后经历的1960和1966年才是故事的主题和高潮。赶上大跃进全国陷入饿死人的状态、好不容易埃过去了,又摊上10年文化大革命,造反派、红卫兵;我们故事的主人翁老李作为某边防野战军的军长——1号!在那个动乱和不堪回首的时代演绎了一场悲剧故事。
很多人可能更关注的是最后的人物结局:
赵刚作为革命的理想主义者,性格决定了命运,在那个不可以讲实话的年代、人人自保的年代,他!成为了时代的陪葬品;冯楠,当时的贤妻良母和他在同上天堂。后来把四个儿女托付给个李云龙;
田墨轩,一个清傲的预言家;对国家整体环境的一个预言一一成为现实,但是这个小人物该变不了什么,最终被批斗劳改;临时的时候女儿都不知道,还是后来才知道的音讯;
丁伟,军事预言的天才,之后的国家边防形势和他在毕业论文中提到的不谋而合,可惜!他,在那个年代也是个悲剧人物,同样是不得善终;
段鹏,是继魏和尚之后李云龙的又一得力干将,回来成为老李手下特种部队的头,并在炮击金门的战役中获得战功;
楚云飞,这个老李的老对手;在台湾也和老李隔海之间好好的有过了一招;
田雨,伟大的气节女性,赴死到监狱探监,并绝不和李云龙画清界限,最后的结局是割脉自杀;
李云龙的结局我想用小说中的一段文字:
---------------------------------------------------------
“叭!”一颗子弹打在马天生脚前的地板上,离他的脚趾只有一寸远,马天生
僵住了,他不顾一切地喊道:“老李,你不要冲动,你我的关系到了今天这样,也
可能是我在某些方面做得有些过分,我们好好谈谈……”
李云龙轻蔑地看了他一眼,似乎懒得说话,他的食指猛地扣动了扳机……
----------------------------------------------------------
看完全版的《亮剑》小说,感到这部小说折射出了一个时代!读完,当一个人默默的思考时,会发现一种说不出来的痛。为很多人不值,为很多人喊冤。当我再从网络中去找那个年代的文字的时候,也只是支言片语;完整版的《亮剑》是不可能搬上银幕的,因为我们的媒体已经不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媒体,已经成为了政治统治的工具;我们在一种“和谐”的教育体制下成长,我们对那个年代的真实性已经越来越模糊,仅仅是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仿佛隔了几千年,那一切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当我们在指责和教育小日本要面对和正视历史的时候,我们却在忘记历史。
已经不奇怪,互联网的禁忌为什么把“反党言论”和“黄色文化”摆在一起;更不奇怪,“党”字的繁体中为什么带着“黑”字,而现代中又把“黑”字抹去;很多小事确实值得玩味!
难怪有人称之为“谎言的国度”。我们这代人,还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吗?我们这代人已经被洗脑了吗?我们这代人是否真正的读懂了中国的近代史?我无语了...
当我再回望悠悠5千年的中国历史,再看看那沧桑历史痕迹的时候,开始无言和沉静!
近代史,只是又一个历史的重演;历史,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当年韩信一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在历史的苍茫语录中,并未警醒某些人;反而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对功臣的痛下杀手,却成了某些人的复制的经典案例;
王、候、将、相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是一个棋子;推动历史前行的过程中,他们只是沧海一粟。历史就是历史,无所谓对、也无所谓错;成王败寇,失败者的历史往往由成功者去书写。
时间的推移,会让历史的痕迹越来越清晰和公正;唯后人去评说吧!真相和真理归属于智者。
或许,100年之后,我们再去评论近代的历史人物又是一番模样,谁又说得清楚哩!
一部《亮剑》小说留给我们的思考,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感谢小说的作者都梁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军人铁骨铮铮的亮剑精神和一个时代的凄凉与悲壮。记住这一刻,有思想的智者!
编后记
采编:ZOUDECAO(微信/QQ:82075451) E_mail: zdco@qq.com
感谢作者辛苦原创!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可以点击一键转发,分享给我们身边喜欢的朋友。因为分享,所以快乐。
本文来自 德艺志 转载请注明;
本文地址:http://www.zoudecao.net/post/263.html。